山茱萸與吳茱萸是不同性味、不同歸經(jīng)、不同功效、不同用途的中藥材,臨床用藥時,兩者不可混淆,更不可相互代替,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它們的區(qū)別有哪些吧!
山茱萸
山茱萸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干燥成熟果肉,分布于山西、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山東、河南、湖南、四川、陜西、甘肅等地,具有補益肝腎、收澀固脫之功效,常用于眩暈耳鳴、腰膝酸痛、陽痿遺精、遺尿尿頻、崩漏帶下、大汗虛脫、內(nèi)熱消渴等癥。
吳茱萸
吳茱萸為蕓香科植物吳茱萸、石虎或疏毛吳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實,有有散寒止痛、降逆止嘔、助陽止瀉的功效,常用于厥陰頭痛、寒疝腹痛、寒濕腳氣、經(jīng)行腹痛、脘腹脹痛、嘔吐吞酸、五更泄瀉等癥。
山茱萸與吳茱萸的區(qū)別
1、性味不同:山茱萸味酸、澀,性微溫。吳茱萸味辛、苦,性熱,有小毒。
2、歸經(jīng)不同:山茱萸歸肝、腎經(jīng)。吳茱萸歸肝、脾、胃、腎經(jīng)。
3、功效不同:山茱萸具有補益肝腎,澀精固脫的功效。吳茱萸具有散寒冷止痛,降逆止嘔,助陽止瀉等功效。
4、主治不同:山茱萸常用于眩暈耳鳴、腰膝酸痛、陽痿遺精、遺尿尿頻、崩漏帶下、大汗虛脫、內(nèi)熱消渴等癥。吳茱萸常用于厥陰頭痛、寒疝腹痛、寒濕腳氣、經(jīng)行腹痛、脘腹脹痛、嘔吐吞酸、五更泄瀉等癥。
5、外觀不同:山茱萸呈不規(guī)則的片狀或囊狀,表面紫紅色至紫黑色,皺縮,有光澤,頂端有的有圓形宿萼痕,基部有果梗痕,質(zhì)柔軟。吳茱萸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狀扁球形,直徑2~5毫米,表面暗黃綠色至褐色,粗糙,有多數(shù)點狀突起或凹下的油點,頂端有五角星狀的裂隙,基部殘留被有黃色茸毛的果梗,質(zhì)硬而脆,橫切面可見子房5室,每室有淡黃色種子1粒,氣芳香濃郁。
聲明:以上文章或轉(zhuǎn)稿中文字或圖片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及時聯(lián)系本站,我們會盡快和您對接處理。